English

宝剑锋从磨砺出

——海装驻四三七厂军代表室推进护卫舰战斗力建设纪实
2000-07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耿一冬 金志峰 我有话说

黄海某海域,火光四起,水柱冲天。钢铁丛林中,共和国某新型导弹护卫舰如一柄刺向敌阵的利剑:强烈电磁干扰令来犯之敌“耳聋眼瞎”,逼近火炮猛轰让敌舰灰飞烟灭!

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观看海上军事演习后,兴致勃勃登上国产某新型导弹护卫舰视察。他高兴地称赞:“部队打得好,军舰造得好!”

正在该舰代职的海装驻,此刻正站在江主席身边,光荣感、自豪感油然而生——正是他们铸就了这柄海上破敌利剑!

职责所系

确保战舰建造质量,把性能优良的装备交付部队,被驻437厂军代表视为首要职责。历任党支部对此早已形成共识:“职责所系,将士成败,断不可有一丝半点马虎”。

1997年5月,某护卫舰尾轴架安装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。为确保质量,军代室要求在上舰安装前,对所有尾轴架进行严格的验收。负责提供尾轴架的有关方面出来“做工作”:“产品不会有问题,验收完全是多此一举。”厂方也不愿因验收影响安装进度。但军代室坚持按规定验收。最终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,整批尾轴架均存在严重的浇铸缺陷!军代室将这批尾轴架予以报废,消除了舰毁人亡的事故隐患。

1998年初,某新型护卫舰在分段制造过程中出现加工粗糙的现象。虽然此类问题不会对军舰的性能产生太大影响,但军代室却认为这正是军品质量的关键所在。总代表薛伟敏要求工厂召开军品质量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,拿出善后方案。此后,厂党委作出了《关于加强军品质量管理的五点决议》,并对11名未尽到职责的中层干部进行了处罚。

重任在肩

军代室记录着一项科技攻关30年才完成的课题。提起这项于1998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时,曾参加课题攻关的薛伟敏说:“尽管军代室领导、党支部成员换了好多茬,但大家献身护卫舰事业的信念,从来没有动摇过。”

70年代初,我国自行建造的护卫舰还刚刚起步,舰上的主要武器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,舰用主动力柴油机更是受制于人。军代表们清醒地认识到:发展中国护卫舰,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!他们横下一条心,一定要彻底改变国产护卫舰主机被称作“瘟机”的严峻现状!

但连续6台发动机技术改造均告失败。几经论证,数度波折,原来“一步赶超”拿出18缸样机的方案,被“小步快跑”的新构想所取代。他们决定从攻克12缸样机入手,通过逐步改进达到战舰动力要求。经过4年艰苦攻关,新一代12缸大功率舰用柴油机改造成功,中国护卫舰从此有了自己的主动力!

老一代军代表霜染两鬓,年轻一代接过担子继续前进!从12缸数千马力到18缸超过1万马力,驻厂军代表们边设计边试验,边优化边改进,又苦苦探索了20年。

主机性能的不断提高,带动了我国护卫舰快速更新换代。短短十几年间,国产护卫舰发展已达到三大系列七种型号.为了能给部队提供拉出去能打、战则能胜的军舰,437厂的军代表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!

快速反应

1995年8月,一场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实兵实弹演习剑拔弩张。担负作战任务的某新型护卫舰启航之前雷达突然出现故障。驻厂军代室连夜组成抢修分队,以最快速度赶赴千里之外的现场,而排除故障却仅用了不到20分钟。

事情不大,却带给了军代表们沉重的思考:如果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,这段时间将意味着什么?以往那种造好军舰交给部队就算完成任务的旧观念看来必须改变——军代表不仅要造好军舰,还要帮助部队官兵尽快掌握新装备。

他们请来部队、工厂领导,共同商定为部队培训新装备使用、维修技术骨干的可行办法,建立由工厂到部队实施保障的“快速通道”,并签订了在全军反应强烈的部队、军代室、工厂三方《战斗力共建公约》,明确规定了三方应负的职责。

某舰艇部队护卫舰先后多次执行出访和演习任务,装备完好率均达到100%,导弹、火炮等全功能、全系统攻击、使用屡屡取得优异成绩,部队领导亲自到军代室上级机关为他们请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